4、預防"啞花"。 所謂"啞花",是指水仙在水養過程中,花葶中途夭折,花蕾枯萎或花蕾未開先衰的現象。"啞花"現象主要由以下幾種原因引起: (1)水仙球質量差。球體小,花芽發育不良;球體遭受病蟲害,根盤干朽,發根少,體質弱。 (2)養護不當。換水不勤,光照不足,室溫過高,通風不良,造成葉片徒長,花葶瘦弱。此外,換水時碰傷根和花葶,也會導致出現"啞花"。 (3)水養季節不當。如霜降前鱗莖處于休眠期或清明后氣溫升高時進行水養,均會出現"啞花"。 要防止"啞花",首先要挑選三年生的優質鱗莖進行水養,水養用水最好使用雨水或池塘水,如用自來水,應貯存一天再用,再就是要保證所養水仙光照充足,每日不少于6小時,還要注意室內通風,氣溫保持在12-15度,最利于水仙生長,在北方,天氣干燥,每天要向水仙植株噴水。 5、防治病蟲害 水仙主要病蟲害有大褐斑病、葉枯病、線蟲病、曲霉病、青霉病等。 褐斑病,主要危害水仙的葉和莖。初染時出現于葉尖,褐色,大片感染時葉和梗均會出現病斑,使葉片扭曲,植株停止生長,導致枯死。發病初期,可用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700倍水溶液,每5-7天噴灑一次,連噴數次可控制病害發展。種植前剝去膜質鱗片,將鱗莖放在0.5%福爾馬林溶液中,或放在50%多菌靈500倍水溶液中浸泡半小時,可預防此病發生。 枯葉病,多發生在水仙葉片上,初發時為褪綠色黃斑,然后呈扇面形擴展,周邊有黃綠色暈圈,后期葉片干枯并出現黑色顆粒狀物。此病可于栽植前剝去干枯鱗片,用稀高錳酸沖洗2-3次預防。病發初期,可用50%代森鋅1500倍水溶液噴灑。 線蟲病,主要危害水仙的葉片和花莖。初發時,水仙葉片和花莖上會出現黃褐色鑲嵌條紋,然后出現水泡狀或波濤狀隆起,導致葉和莖表皮破裂而呈褐色,直至枯萎。此病可用40-43度的0.5%福爾馬林液浸泡鱗莖3-4小時加以預防。如在養護過程中發現植株染病嚴重,應立即將病株剔除并銷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