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元宵的美食,相信大家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元宵、湯圓吧。的確如此,在我國元宵節吃湯圓有著悠久的歷史。那么為什么在元宵節一定要吃湯圓呢?
“而搓湯圓,像包餃子一樣,先用糯米粉加水和成團做湯圓的皮,然后把餡準備好,餡料是半流質狀,既容易包進皮,煮熟后也會流出。做得好的湯團表面光滑發亮,像超市賣的龍鳳湯圓就是很好的例子,吃到嘴里糯糯的,皮滑滑的。”無論是元宵還是湯圓,南京人都愛吃,一般在超市買的湯圓較多,大家伙兒都是吃個形式,圖個口彩—和家里人在一起團團圓圓。
湯圓和元宵,大多數人印象中,這是南方和北方對同一種東西的不同叫法,但事實上據民俗專家介紹,兩者還是有點區別的,它最大的區別是南方湯圓是逐一手工做成的,餡料是軟的,而北方元宵餡料預先制好,晾干并切成小四方塊,然后置于機器中滾上面粉即成,不過無論是哪一種都是細粉精餡。
雖然湯圓只要煮一下就可以食用,但煮制的過程也是有講究的,水不要放太多,因為天冷元宵的溫度低,放多了不易開鍋,浸泡時間一長面粉就會脫落,造成渾湯。
對于元宵和湯圓的吃法,較為健康的吃法仍為煮或蒸,且進食時,建議多喝煮元宵或湯圓的湯水。因為糯米粉中含有較多的水溶性維生素,可保證正常的胃腸蠕動和消化腺的分泌功能。這些維生素大部分都溶于湯中,有利于人體的正常消化和吸收。
民俗專家表示,煮湯圓時,因為它開鍋之后漂在水上,煞是好看,讓人聯想到一輪明月掛在云空。天上明月,碗里湯圓,家家戶戶團團圓圓,象征著團圓吉利。因此,吃湯圓表達的是人們喜愛闔家團圓的美意。調查同時也顯示中國人對傳統節日的傳承和熱愛,也是對中國文化的一種熱愛。吃元宵要吃出不一樣的味道。
另外,湯圓的名稱與“團圓”字音相近,取團圓之意,象征全家人團團圓圓,和睦幸福,人們也以此懷念離別的親人,寄托了對未來生活的美好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