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籠草是豬籠草屬全體物種的總稱。其屬于熱帶食蟲植物。豬籠草擁有一個獨特的吸取營養(yǎng)的器官——捕蟲籠,捕蟲籠呈圓筒形,下半部稍膨大,籠口上具有蓋子。因為形狀像豬籠,故稱豬籠草。在中國海南,其又被稱作雷公壺,意指它像酒壺。豬籠草因原生地土壤貧瘠,而通過捕捉昆蟲等小動物來補充營養(yǎng),所以其為食蟲植物中的一員。 豬籠草是一種植物,它頭部有一個籠裝的帶,里面有黏液吸引小昆蟲,當(dāng)有小昆蟲進入時,籠會關(guān)起來,豬籠草用黏液把小昆蟲消化掉。 有不少商人因祈求財源有如“豬籠入水”那樣滾滾而來,發(fā)了財之后又能“袋袋(代代)瓶(平)安”,所以給它們起了這樣一個名字。 豬籠草為多年生藤本植物,莖木質(zhì)或半木質(zhì),有些野生植株可長達20米,攀援于樹木或者沿地面而生。葉一般為長橢圓形,末端有籠蔓,以便于攀援。在籠蔓的末端會形成一個瓶狀或漏斗狀的捕蟲籠,并帶有籠蓋。豬籠草生長多年后才會開花,花一般為總狀花序,少數(shù)為圓錐花序[6],雌雄異株,花小而平淡,白天味道淡,略香;晚上味道濃烈,轉(zhuǎn)臭。其觀賞性無法與捕蟲籠相比。果為蒴果,成熟時開裂散出種子。 豬籠草對水分的反應(yīng)比較敏感。豬籠草在高濕條件下才能正常生長發(fā)育,生長期需經(jīng)常噴水,每天需4~5次。如果溫度變化大,過于干燥,都會影響葉籠的形成。 豬籠草為附生性植物,常生長在大樹林下或巖石的北邊,自然條件屬半陰。夏季強光直射下,必須遮蔭,否則葉片易灼傷,直接影響葉籠的發(fā)育。但長期在陰暗的條件下,葉籠形成慢而小,籠面彩色暗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