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方國家,每年的10月31日,有個“Halloween”,辭典解釋為“The eve of All Saints'Day”,中文意思為:“萬圣節之夜”。這一夜是一年中最“鬧鬼”的一夜,所以也稱“鬼節”。萬圣節是西方國家的傳統節日,是天主教、圣公宗和東正教都有的節日。在天主教會和圣公會中,萬圣節在每年的11月1日。在正教會中,諸圣節是圣靈降臨節(Pentecost)之后的第一個星期日,因而標志著復活節季度的結束。 也有說法是萬圣節為每年的11月1日,是古代塞爾特民族(Celtic)的新年節慶,此時也是祭祀亡魂的時刻,在避免惡靈干擾的同時,也以食物祭拜祖靈及善靈以祈平安渡過嚴冬,是西方傳統節日。主要流行于英語世界,如不列顛群島和北美,其次是澳大利亞和新西蘭。 萬圣節期間,許多公共場所乃至居家院落,都會作相應的布置:諸如各式鬼怪、南瓜燈、還有黑貓以及巫婆的掃帚之類。孩子們也會穿上每年不同的萬圣節服裝,拎著南瓜燈挨家挨 戶地去討糖,說是“trick or treat”。現在,一些亞洲國家的年輕一輩,也開始傾向于過“洋節”,到了萬圣節前夕,一些大型外資超市都會擺出專柜賣萬圣節的玩具,小商販也會出售一些跟萬圣節相關的玩偶或模型、面具,吸引了年輕人的眼光。人們往往就將西方的“萬圣夜”認為是萬圣節,因為當夜過了12點,就算是新的一天開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