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木中式家居風格融合傳統的莊重優雅的氣質與現代中式空間感,造就中式家居風格傳統中透著現代,現代中揉著古典。為自己的家布置一個典型的中式風格,是如今很多年輕人推崇的家居追求。 物化文化價值 明清家具之所以興盛,不是因為“家具”二字,而是因為“明清”這個關鍵詞。明清家具不僅僅是一種簡單的家具,更是一種文化價值的物化。 明清家具當前已成為繼書畫和瓷器之后的第三大收藏品。這是明清家具的幸運,也是明清家具的悲哀。明清家具在古代是實用性與藝術性相統一的杰出典范,但是在當代社會,因為紅木材料的珍貴,昂貴的紅木家具已經不具備很高的性價比了。作為紅木家具的代表明清家具。其藝術性已逐漸取代實用性,成為明清家具興盛的最大推動力。明清家具是一種被賦予了文化意義的商品,既能彰顯主人的文化品位,更能體現收藏者的經濟實力。收藏明清家具者以文人學者和港臺商人居多,文人學者收藏是因為明清家具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能和他們在文化意義上產生強烈共鳴;港臺商人收藏是因為他們更具國際視野,從商業角度看到了明清家具的“錢景”。 切合復古情懷 家具,作為一種和生活聯系最緊密的器物,既承擔著改善人居環境的責任,也傳遞人的觀念情懷。明清家具的興起,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傳統文化的回潮。 晚清以后,受全盤西化思潮的影響,傳統文化全面退守。激進的知識分子也都以用明清家具為恥,使得明清家具一度和文言文一樣,被看成阻礙中國歷史發展的絆腳石。明清家具也隨著人們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認同感的缺失而一度失寵。自上世紀80年代后,隨著王世襄《明式家具研究》的發表,明清家具開始再度興盛。這一次興盛。背后深層次的原因是傳統文化的回潮。 明清家具是一種傳統文化的延續。它擺在家中,能產生一種磁場,讓人潛移默化地接受傳統文化的熏陶:一張八仙桌,幾張方凳,表達傳統文化長幼有序的倫理觀念;一張畫案,一方琴桌,表達內省而豁達的人文情懷;一把太師椅,一方茶幾,透露出生活起居的精致且淡雅——很多人情迷中式家具,是因為明清家具制造了一種文化氣場,讓人接受中國古典文化潛移默化的熏陶。 彰顯自然理念 明清家具,取材為純木,這使得它比當代工業化生產的現代家具與自然更多了一份親近;明清家具融入了“天人合一”的理念,這與現代人倡導人與自然“和平共處”的觀念一脈相承。 明清家具,特別是明式家具的簡約主義風格,是現代極簡主義的前身,這正是現代人倡導的生活觀念。 有一個觀點:園林藝術是從外部豐富和完善建筑功能,家具則主要是從內部構建來完善建筑功能。在這寸土寸金的社會, 我們已經沒有如陶淵明一般“方宅十余畝,草屋八九間”的經濟實力,只能蝸居在方寸之地。不能從建筑外部得到田園享受,那么只能從建筑內部得到精神寄托了。而中式家具“天人合一”的制造理念,純木質結構,是讓我們在蝸居中歸隱田園的最佳選擇。 紅木中式家居的代表,明式家具在清初時鼎盛的原因,正與當代人徘徊于“樊籠”與“自然”微妙心態異曲同工: 中式家具讓都市人在“樊籠”與“自然”間自由切換。感受“人間城市芳菲盡,園林桃花始盛開”的意境:都市生活的快節奏是大環境,我們已無法改變。卻可以改善小氣候。看到案幾屏風踏,就如同回到唐宋元明清。中式家具的古樸恬靜,讓人寧靜平和,讓自己不再隨著世界的步調與時俱進,也讓自己不再力不從心地追隨別人的腳步。 以前,陶淵明拼死拼活要過田園生活,是抱著“眾人皆醉我獨醒”的態度;如今,中式家具正成為“復古生活”的注腳。卓木王紅木中式家居,以設計為驅動,集空間設計、原木整裝、紅木家具、軟裝配飾于一體,為別墅、大宅、四合院、實景樣板間提供中式空間一體化服務,讓我們在“樊籠”與“自然”間從容切換。入則隱世,出則繁華。中式家具讓我們能夠以退為進,帶來美的體驗以及理想的中式生活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