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美食,小編通常是繳械投降的,尤其是對于感恩節這個美食眾多的節日,小編更是充滿期待。對于那一天,到底有多少美食可以一起分享的呢?
感恩節是屬于傳統和分享的日子。即使一家人住得很遠,家庭的成員也會回家團聚,因此感恩節是一年中最忙碌的國內飛行季節。許多美國人喜歡觀看當地的感恩節大游行,或觀看每年紐約市的電視現場播出節目“梅西百貨公司大游行”,其它的人則觀看電視上的美國足球。每個人都在同一時間一起為他們的食物、住處和生活中的幸運事情而感恩。 許多義工捐獻他們的時間幫助民間團體、教堂和慈善機構提供食物給需要的人士。
就世俗方面來說,感恩節的第二天在20世紀標志著進入圣誕節購物季的開始。在1930年代的經濟大蕭條期間,感恩節被換到11月的第4個星期四,有些年的感恩節因此延長了購物期。
雖然每年11月第4個星期四的日期都不同,但是大家都期望總統宣布該日為法定節日。
提起感恩節的美食,很多人會想起那肚子里塞滿食材的烤火雞,但除了火雞,我們不能忽略感恩節的另一美食——蘋果派。蘋果派有著各式不同的形狀,大小和口味,包括自由式,標準兩層式,焦糖蘋果派,法國蘋果派,面包屑蘋果派,酸奶油蘋果派,舉不勝舉。
感恩節的食品富有傳統特色。火雞是感恩節的傳統主菜,它原是棲息于北美洲的野禽,后經人們大批飼養,成為美味家禽,每只可重達四五十磅。通常是把火雞肚子里塞上各種調料和拌好的食品,然后整只烤出,雞皮烤成深棕色,由男主人用刀切成薄片分給大家。然后由各人自己澆上鹵汁,灑上鹽,味道十分鮮美。
玉米面包,英國人和印第安人都喜歡的食物。玉米代表清教徒移民的死中求生經歷。用在餐桌或門上的裝飾,玉米代表著收獲和秋天。據說玉米面包是美國媽媽們幾乎都會做的食物。玉米面包是作為火雞的餡料食用。
加拿大人們在這天還有吃鹿肉、野鴨、野鵝、水鳥、火腿等。感恩節為什么吃鹿肉?因為第一次感恩節,印第安人帶來了5頭鹿。
鹿肉具有極高的營養價值,由于它屬于低脂肪,高蛋白的瘦肉類,在國際市場上的價格很高。將鹿肉剔除雜質,洗凈后切大塊,放盆內。將汗蔥、胡蘿卜分別去雜洗凈切片。芹菜去雜洗凈切段。都放入鹿肉盆內。加入精鹽、味精、白蘭地酒、胡椒粉,腌漬4小時。將腌好的鹿肉放入烤盤內,加入少許水和油,上爐烤至鹿肉呈紅褐色熟爛取出,改刀裝盒,澆上烤盤中原汁即成。
感恩節最常見的傳統食品除了火雞和南瓜餡餅,還有玉米面做的印第安布丁。會稱呼印第安布丁跟印地安人無關,只因為這個甜品是用印地安人喜好的玉米粉。印地安布丁是感恩節、圣誕節的必備甜點,風行于早期英國人移民到美國期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