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元宵節又將到來啦,不知道今年的元宵燈大家準備好了沒有。如果沒有的朋友也不要擔心,下面就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如何在家里制作元宵燈。
相對來說,20世紀80年代是中國人最快樂的一段時光,也是相對健康的歲月,物質上的改善帶動精神的樂觀向上,也還淳樸的民風支撐著基本的公序良俗。每每元宵節,縣城必定舉辦燈展燈會,各個鄉鎮還要組織表演的隊伍,宣化大街這兩天熱鬧非凡,表演隊伍依次經過,舞獅子、耍旱船、踩高蹺等等民間藝術爭相露臉,鑼鼓喧天,路兩側人頭攢動,水泄不通,人們臉上洋溢著真正的快樂,叫好聲、嬉笑聲不斷,小小縣城的沸騰狀遠比滿鍋翻滾的湯圓熱鬧許多。
我如今也還是挺留戀那種時光。北京城里有很著名的廟會,也曾前往觀瞻,但流光溢彩的閃爍與跳動是乏味的,而懷想的故鄉的游行表演隊伍是鮮活與靈動的。我喜歡由歡樂構成的愿景,喜歡更多普通民眾參與的原始的沖動,喜歡市井百姓臉上燦爛無邪的笑容,可擷可取,可捧可掬,也許節日的意義就隱藏在那里。如今,煙花的確愈來愈絢爛和蓬勃,耀眼的繽紛,視覺盛宴之后,耳畔還是縈繞曾經的歡鬧,腦際盤旋的依舊是鄉親們生龍活虎的奔騰。
北京人愛吃元宵,有許多的老字號可以佐證,每年我也會擠在這樣的隊伍中,“搶”一些回家。如今的元宵,花樣繁多,口味豐富,白白圓圓,綿軟可口,幾乎完美滿足了味覺的享受。
我們習慣于賦予一種食品一定的寓意,伴著一種心緒,成全一種祝福,“圓”對于我們每個個體而言,是終極的快樂。元宵在沸騰的水中翻滾,大概也像極了我們的生活。
文化是國家的第一名片,也是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總體呈現。認同感是民族文化傳播的基石,但認同感是先由自己認同,搞得紅紅火火,增強了吸引力,才能博得他人的認同。
只有我們初心不改,持之以恒,一如既往,用更熱情的態度擁抱,自覺珍視傳統文化,元宵文化等民族文化就能長出翅膀,扶搖直上九萬里,讓“地球村”的更多人接受并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