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元宵,有一樣經典的物品,這款物品是元宵的必備的。在中國的許多地方,人們以它為闔家幸福的象征。它就是花燈,那么在元宵,為什么有它的出現?
花燈通常分為吊燈、座燈、壁燈、提燈幾大類,它是用竹木、綾絹、明球、玉佩、絲穗、羽毛、貝殼等材料,經彩扎、裱糊、編結、刺繡、雕刻,再配以剪紙、書畫、詩詞等裝飾制作而成的綜合工藝品,也是中國傳統的民間手工藝品。
古時男女們常常借助燈籠來寄托對美好愛情的愿望與祝福。水燈、孔明燈、還有畫有人物、山水、花鳥、龍鳳、魚蟲的小燈,這些燈籠傳達著男女的愛意。在泰國每年的11月份舉行的“水燈節”,就是一個充分體現泰國青年男女旖旎戀情的節日。
在泰劇《人生旅途》中,女主角安查麗用香蕉葉折疊成燈船,并在船上添上鮮花,點著香燭,放在水里使其隨風飄蕩,祈求能和心愛的人永遠在一起。在中國,古時女子有放水燈、孔明燈祈求愛情的傳統習俗。電視劇《甄嬛傳》中,宮女們就是在宮廷的小河中放水燈,祈求能早日出宮,尋覓如意郎君,水燈成了長期囚禁于皇宮的宮女與外界溝通的橋梁,“燈籠”寄托著她們被困深宮,仍渴望自由戀愛的愿望。
在中國,賞燈放燈的日子是正月十五元宵節,十五月圓元宵節被稱為“燈節”,元宵賞燈是一種傳統民間節俗。十五元宵節也被稱為“中國情人節”,是一個浪漫而富有詩情的節日,是古時情侶傳情達意,青年男女邂逅相愛的節日。導演們也對十五月圓元宵節“情有獨鐘”,十五元宵節賞燈的場景經常在一些影視作品中出現,許多的影視作品甚至還原了當時賞燈的盛況。
借助“花燈”道具建構的具有美學特點的場景無疑為男女主角的愛情渲染了浪漫的意象,畫面充滿了詩情畫意,提高了影視作品的觀賞美感,賦予影視作品更強的藝術色彩。
東南大學的余家儀和張志賢認為,新技術的興起、手工燈籠制品的廉價以及使用場景的局限共同導致了燈籠文化的沒落。他們提出,現代燈具設計在傳承傳統燈籠文化中應注意“形意相通”:材質上,因地制宜,遵循天時地利、材美工巧的工藝觀;外觀上,借鑒燈籠形態時要將燈籠的寓意與產品自身的意義相統一;產品的制造工藝也可以傳承燈籠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