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隱山林,是越來越多的都市人的夢想,他們實現了。 1 山林間的隱遁之居
一座庭院,一棟二層樓,坐擁整片大好山色,身心可以自由輕快地隱遁于自然的懷抱。藝術地去生活,生活出一種藝術,締造一種質樸、不做作、悠閑的日常美學,藝術家本身便成為與風景平分秋色的生動構成。
一片樹葉從哪里長出來,又落到哪里去,或許是命運的機緣。 安銳勇與景德鎮的相遇起源于有一年在彌勒巖寺,他認識了一個剛考到景德鎮陶瓷學院的學生,聽到年輕人描繪的景德鎮讓他心生向往,于是1999年他來到這里,收獲了人生中最豐碩的一段時光。 15年間他學習了各種陶瓷藝術知識,在江西師范的陶藝學校任教,后來又做了設計和開發產品。在日以繼夜的創作中,在形色林總的器皿中,安銳勇體味到一個奇妙的禪的境界:一個做得到位的器皿能夠放到哪里都很舒服,不突兀,就像長在那里的一樣。如果做得不對,放到哪里都會別扭刺眼。無需冗余解讀,自有無形的氣場流轉。
安銳勇的工作室位于半山腰,藏在一個稍不留神就會錯過的小巷斜坡里。只有熟人才尋得到,用“隱遁”兩個字來形容再合適不過了。
安銳勇很喜歡在二層窗前的這方小天地前駐留,遵從自然主義創作出的靈動空間完美平衡了開放性與藝術性。 2 風雅頌●文字欲
要真正感受到景德鎮的文化內核需要多久?陳小雨用了三年時間完成了漢字●粉宋品牌的創立,買下了一座二層樓打造成工作室,將宋人情懷的風雅與漢字美學的氣韻融匯到陶瓷設計中,探討一種詩性生活的可能。 不再出門奔赴一場又一場的聚會,不再說自己不想說的話,不再在焦慮中輾轉難眠,只安靜地投入到喜愛的創作里,心中藏有好風景,生活自有一番滋味。
作為年輕一代的陶瓷藝術家,陳小雨覺得與景德鎮的老匠人相比,創作的想法會更為自由,也擁有更大的熱情和能量,去積極改變景德鎮只有青花和粉彩的歷史,陶瓷藝術需要與當代時尚更緊密的聯結。 一個偶然的機會,著名的漢字藝術家濮列平看到她作品,覺得具有宋人雅意的氣質,便聯合開始了漢字●粉宋的陶瓷器皿設計。前不久杭州安縵酒店的精品店經過在景德鎮眾多品牌的精心挑選,最終選定了漢字●粉宋的瓷器。 陳小雨欣慰之余又躊躇滿志,她計劃在全球選定五座藝術城市開設體驗空間,以更具國際氣質和更獨樹一幟的風格讓更多的人感受陶瓷藝術的魅力。
喝茶的時刻,心思總有一半是分給了陽光。工作室變成現在的樣子是陳小雨不斷調整的結果,在居住使用的過程中,她才知道自己真實的習慣,也逐漸更加了解自我。
陳小雨的工作室二層天臺,是一片幽綠的池塘。她常常在這里一坐就是很久,靜靜地觀察,對她而言,生活就是靈感的全部來源。
3 世外桃源的一朵云
去過景德鎮的人幾乎無人沒到過三寶。李見深和中國最浪漫的文人陶淵明都是江西九江人,在他心里一直有個“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田園夢想。
1995年他用1萬美元買下了景德鎮一個叫“四家里”的小村子,將它改造成兼具陶藝創作、研修、食宿、美術館等多功能于一身的三寶國際陶藝村,如今這里已吸引數千名各國陶瓷藝術家交流創作,成為景德鎮陶瓷文化走向國際舞臺的一張閃亮的名片。對于“村長”李見深來說,三寶更像是一個生活博物館,當質樸的磚木房和滿是陶瓷與綠植的院落出現在眼前,人的心情也隨之變調為鄉村頻率。
李見深作為從景德鎮走出去的本土藝術家,在國際陶瓷藝術領域聲名響亮。 他是聯合國教科文國際陶藝協會成員、美國紐約州立大學客座教授, 曾多次到世界各國訪問、講學以及舉辦個人展覽, 其陶藝作品被眾多的美術館、藝術機構收藏, 他所主持拍攝的《陶窯》《我在中國的家》等真實反映制瓷業現狀的紀錄片,多次獲得國際紀錄片獎項。 骨子里李見深是有一點中國傳統文人的理想,有竹林七杰的超脫,也有一點點的浪漫,所以他一直想找到屬于自己的又遠離世俗的東西。中國文人魏晉以來所有的理想,包括詩句、繪畫、言論,都是在談形而上的一朵云。看得到,感覺得到,但是觸摸不到。但是李見深把這朵云化作了一滴水,像雨一樣滴在地上。這個形而上的想法,形而下的實踐,他實實在在地一做就是20年。
舊磚墻和大小形色的瓷器交織堆疊,地面碎瓷片間隙覆蓋了薄薄青苔,樹木生長的姿態很隨意,一汪池水澄澈如鏡。 李見深常常坐在池邊思考自省,作為一個具有后陶淵明思想的人,對于中國農耕文化、陶瓷藝術和人文理想的實踐,他一點點實現了,做得雖然還不夠好,但也不太壞。現代人有多少人理解不重要,將來一定會有更多人理解。三寶的雨已經滋潤了景德鎮的土地,李見深將安靜地等待,令人欣慰的雨季的來臨。 4 怡情悅心畫眉樓
畫眉樓隱匿在景德鎮城南的山腳下,如此詩情畫意的地方前身居然是一座廢棄的兵工廠。陶瓷藝術家張國君將他對山水的熱愛濃縮在畫眉樓的工作室中,以質樸雅致的方式締造了一份恬淡之美,和屋外淙淙的清泉碧樹平分秋色。在“見山是山,見山不是山,見山還是山”的人生三重境界中,張國君體味到令人心馳神往的東方田園式浪漫。
張國君一直從事中國畫研究和創作,2007年他來景德鎮開始接觸陶瓷,內心對于藝術創作的火花被點燃,便毫不猶豫加入了“景漂兒”一族,再也不曾離開。對于張國君來說,陶瓷和中國的意境審美很契合,經過符號化抽象化的山水,結合陶瓷本身的特點,和繪畫語言的表達融為一體,呈現出更具當代美感的山水風貌。
古畫美石、名壺雅器、綠樹清風……因為有這些元素的填充,這個承載著張國君文人情結的空間才成為一個簡約雅地。
青花歷來是景德鎮的拿手好戲,張國君也選用它創作了很多作品。 一般的陶藝家通常追求對陶瓷本身的探索,而他是將陶瓷特性和繪畫結合起來的,繪畫本身就具有觀賞性,經過諸如鹽燒,蘇打燒等五花八門的燒制方法,眾多不可控的因素往往能夠產生令他意想不到的驚艷效果,這一點也是陶瓷藝術深深吸引它的一個重要原因。
每次提筆前閉眼凝神的片刻,張國君腦海中所現的風景總是讓他想起,窗欞之外便是連綿不絕的山巒,創造力從那里開始翱翔,他可以在世界的任何一個角落,不受時空的約束。“曉風細雨聽芙蓉,怡情悅心畫眉樓”,這種美妙才是景德鎮山居的引人之處。 - END - |
選風格填面積,馬上免費預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