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草蜥的特征是修長的身體和特長的尾巴。它體型幼長,有明顯的起棱鱗片,易于辨認。 南草蜥棲息于長滿長草的低地,常見于干燥空曠的地方。 再生在動物界是較普遍的現象。分布在我國的壁虎科、蜥蜴科、石龍子科和蛇蜥科種類,蜥尾不僅具有自殘行為,且有很強的再生能力。蜥尾在受到壓、擠、拉等外界刺激時可自行斷落.但斷尾仍有跳動能力以分散敵害的注意力,半月后,殘尾的斷面處又可重新開始長出再生尾。有關蜥尾自殘的資料,大多限于斷尾及再生的一般性敘述,然而對其機制則尚未見有鉸系統的報道,“蛤蚧的尾及其再生研究”一文系國內僅有的研究總結。筆者以北草蜥為實驗材料,觀察了尾的自殘及再生過程,并用多疣壁虎(以下簡稱壁虎)作了內容相同的對比試驗,以便進行蜥尾自殘及再生機制的探討。現將實驗結果整理報告于后。 通常,當斷尾部位發生在接近尾基而斷尾長度超過尾長之半時,則斷尾跳動時間要比斷尾長不及一半者長,跳動時間平均為10分鐘左右,最長的達11分10秒,第1、2、4號北草蜥的斷尾長度不超過尾長的50%,其平均跳動時間只有5—6分鐘。由此可見,斷層越長,跳動時間愈久,反之.斷尾跳動時間就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