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環蛇(學名:Lycodon fasciatus)為游蛇科白環蛇屬的爬行動物。分布于印度、尼泊爾、巴基斯坦、緬甸、泰國、老撾以及中國大陸的浙江、福建、湖北、四川、貴州、云南、陜西、甘肅等地,一般生活于高山和丘陵地區以及常棲于灌木樹上。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云南西部彭西。 分布于中國浙江、福建、江西、湖北、廣西、四川、貴州、云南、陜西、甘肅,國外分布于印度(阿薩姆),緬甸,泰國,老撾(北部)。分布在以下保護區:武夷山(福建)、麥草溝、黃連山水源林、草海、武夷山(江西)、高黎貢山、銅壁關、佛坪、螺髻山、攀枝花蘇鐵、滇池、蝴蝶泉、小黑山、金平分水嶺、冶勒分布在以下山脈湖泊:烏鞘嶺、天臺山、岷山、秦嶺。生活于海拔1100-1700米山間林區的灌草叢中或丘陵地帶。常常棲于灌木樹上。夜晚活動。主食蜥蜴、蛇。卵生。頭扁平,吻鈍,頭頸區別明顯,最大全長雄性(740+217)mm,雌性(480+122)mm。全身具有黃(或黑)白相間的環節,有時背部白環節的中央具棕色斑,白節約1-2枚鱗寬,黃(或黑)在體前約6枚以上鱗寬,在體后約占5~6枚鱗寬,黃(或黑)節環繞周身,在軀干部有24~40節,在尾部有10~16節;頭前部為淡黑色,后部兩邊呈白色。頰鱗1,窄長入眶(個別不入),與鼻間鱗不相切;眼前鱗1,與額鱗相切,前額鱗不入眶;眼后鱗2;顳鱗2+3(2);上唇鱗8,2-3-3式;下唇鱗8(9),前四對切前頜;頜片2對,前后頜片長度相近或后頜片稍長。背鱗中央數行微棱,17~17~15行;腹鱗雄性189-210,雌性189-208;肛鱗完整;尾下鱗雄性75-94對,雌性68-83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