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方農村,毒蛇咬傷很常見。其中蝮蛇分布最廣,屬混合毒類,傷后臨床表現極其復雜。我自上世紀60年代從事蛇傷防治以來,曾有幸得到季德勝蛇傷專家的指教,在臨床實踐中,繼承專家經驗,開展中西醫結合,尤其對重、危蝮蛇咬傷的救治,積累了一些經驗。 不過,也有并發急性腎功能衰竭、呼吸衰竭及多臟器功能衰竭病例發生。經總結,建議蝮蛇咬傷防治堅持以下四個原則,以提高救治成功率。 蝮蛇咬傷人體后,蛇毒通常經淋巴循環而發生中毒,比直接進入血循環要慢。由于蛇毒中酶類的作用,引起血液、淋巴循環障礙,血液與血漿外滲,淋巴液滯留,導致局部腫脹,蛇毒亦隨之郁滯。因此,擴創,穿刺,沖洗及吮吸,按摩擠壓等,均可直接去除蛇毒,減輕和改善中毒程度。在外治排毒的同時,注意予以通便、利尿排毒。有條件的可早期選用抗蛇毒血清。 及時給予清熱解毒、涼血祛風、通利二便之劑,按風毒、火毒所偏,結合臟器受損情況辨證加減。例如,蛇毒入血必然影響心肝二臟,選用小薊飲子加減,清熱解毒,涼血止血,利水通淋。配合擴容,應用利尿劑,有利于恢復腎功能。心肌損害者,加用益氣生脈或解毒護心之品。 蝮蛇的血液毒對腎、肝損害更為嚴重,并極易導致肝、腎、心等多臟器損害。神經毒可引起外周橫紋肌(呼吸肌)癱瘓,至呼吸麻痹,因此,在早期急救處理及排毒解毒的同時應予以兼顧。首先保護和改善腎功能,患者一旦出現呼吸肌麻痹先兆,應及時給予氣管切開,人工輔助呼吸。 蝮蛇咬傷后,臨床多數早期因溶血破壞而有血壓升高表現。由于厭食、嘔吐、出汗或利尿劑應用使尿量增多等,患者容易出現血容量不足;又因腎功能損害或衰竭伴尿少,水鈉潴留,致酸中毒與高血鉀癥,出現水、電解質紊亂與酸堿失衡等。因此,在堅持排毒解毒法治療的過程中,對血鉀、鈉、氯、鈣偏低者,予以適當補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