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的七月半被稱之為“鬼節”,其實它起源于佛門的盂蘭盆節。而盂蘭盆節緣于佛經故事《目蓮救母》,這個節日到底有哪些風俗習慣呢? 印度佛教儀式中佛教徒為了追薦祖先舉行“盂蘭盆會”,佛經中《盂蘭盆經》以修孝順勵佛弟子的旨意,合乎中國追先悼遠的俗信,于是益加普及。中國從梁代開始照此仿行,相沿成中元節。 日本人比較重視這個節日,一般在八月12日到16日日本會放假,許多人選擇這個時候回鄉探親祭祖,或是舉家出游。節日期間家家都設有魂龕,點燃迎魂火和送魂火祭奠先祖。在陽歷13號前后迎接祖先的靈魂,和家人一起生活4天,16日后以送魂火的方式把祖先的靈魂送回陰間。京都的“大文字燒”就是這個活動的頂峰。另一種歡送的形式就是盂蘭盆舞,在夏夜,在大鼓聲中男女老少穿著浴衣起舞,已成為日本著名的觀光活動。 時間在進步,歷史在推移,每一個節日都會伴隨的時間的推移而不斷進步發展。新時代下又賦予的盂蘭盆節哪些新形勢呢? 隨著歷史的演變,盂蘭盆節后來在民間慢慢流變成了所謂的“鬼節”。比如燒紙錢和以葷食祭奠亡靈等,在佛典里根本不存在。所以也沒有什么實際的良性意義,它只是一種民間風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