牽牛子具有瀉下、利尿、消腫、驅蟲等功效,主治肢體水腫、腎炎水腫、肝硬化腹水、便秘、蟲積腹痛等癥。 炮制牽牛子: 取原藥材,揀去雜質,用清水洗凈泥土,曬干。炒牽牛子,取牽牛子,置炒藥鍋內,用微火加熱翻炒至微鼓起、透香氣、顯火色時,取出,攤涼。成品偶見焦黃色。炒后,可緩和其利水通便的作用。 種子含牽牛子甙(Pharbitin).牽牛子甙經堿水解生成牽牛子酸(Pharbitic acid),經皂化得到牽牛子酸的混合物,其中主要含牽牛子酸A、B、C、D,它們經稀酸水解生成牽牛子次酸(Ipurolic acid)及D-葡萄糖和L-鼠李糖等.種子含脂肪油,亦含麥角醇(Lysergol)、裸麥角堿(Chanoclavine)、野麥堿(Elymoclavine)等生物堿. 未成熟種子中含多種赤霉素(Gibberellin)和赤霉素葡萄糖甙(Gibberellin glucoside)。 性味:性寒,味苦 功用:歸肺、腎、大腸經;有小毒;瀉水,驅蟲。 主治:適用于腹水、腹脹便秘、蛔蟲病等。 牽牛子含棕櫚酸、赤霉素甲3、赤霉素甲20、赤霉素甲26、甲27,牽牛子酸丙、丁等。雖有小毒,但可治水腫、痰滿喘咳、便秘、蛔蟲、蟲、腳氣等癥。孕婦及氣虛脾虛者忌服。 |